社會工作者:助人自助,傳遞溫暖
社會工作者以“助人自助”為宗旨,是創新社區治理的重要力量。寧夏回族自治區持續發揮社會工作者在社區治理和建設中的作用,將社會工作者的專業力量不斷融入社區治理實踐,為群眾提供更精準化、精細化的服務。
高學歷者加入社工隊伍
2012年,曾秀平從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學院社會工作專業碩士畢業后,選擇成為一名社工。在積累了四年社工經驗后,曾秀平和丈夫曹富平成立了專業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銀川市春熙社會工作發展服務中心。
8年來,該中心在全區范圍內開展司法社工、居家養老、困境婦女、未成年人保護、考核測評等項目80余個,覆蓋銀川市、吳忠市、石嘴山市,服務城鄉群眾和各類特殊群體近10萬人次。“這些年,不斷收獲著服務對象的肯定。有些受助者對我說,他的條件變好了,讓我們去幫助更需要的人,這讓我很感動。我時常在想,我們的工作是為了‘治愈’服務對象,服務對象又何嘗不是‘治愈’了我們呢?這才是‘助人自助’的真正內涵吧。”曾秀平說,“我們不僅幫助服務對象解決了具體的某個問題,還幫他們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此過程中,我發現自己進步也很快。”“四年前,我通過考核成為一名社區工作人員,又參加考試取得了社工證,這讓我的工作更專業。”已經成為銀川市興慶區麗景街街道銀虹社區“主力”的徐丹說。
2020年,會計專業畢業的徐丹開始做社區工作,一上手便感覺到“本領恐慌”。兩年后,做足功課的她考取了社工證,成為一名專業社工。“很快,我發現身邊拿這個證的人越來越多。街道、鄉鎮工作人員,剛出校門的大學生,都來了。”
徐丹說,“大家常常感覺不到社工的存在,可能是因為我們做的都是一些小事,比如居民在社區辦理各種手續、低保、臨時救助等,都有我們的參與。”
銀川市興慶區銀古路街道福園社區黨委書記馬金萍從2015年7月開始從事社區工作,她期盼專業社工參與社區工作,“服務要講求精細化,專業的事還得靠專業的人來干。我們四年前開始公開招聘專職社工,為居民提供社區養老、心理咨詢、重點群體關懷,工作多著呢。”
據銀川市委社會工作部介紹,銀川市累計投入財政資金1762萬元,撬動社會資金近千萬元,依托寸草心、春熙、美林、陶然等社工機構,培育出“童心向陽”“樂享家庭”“牽手夕陽紅”“困境兒童援助”等品牌項目,在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等方面為群眾提供差異化、多元化、人性化服務,成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中的一道亮麗風景,探索出一條切實有效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的新路徑。
“鄉情牌”使基層治理“顯溫情”
從做導游、“三支一扶”人員,再到成為社會工作者,彭陽縣怡辰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社工劉曉博從所學到所用歷經12年時間。
2010年,劉曉博被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錄取,填報志愿時,她選擇了當時“冷門”的社會工作專業,該專業在寧夏只錄取3人。畢業后,劉曉博一直想在社工崗位上一展拳腳。2022年,她順利入職彭陽縣怡辰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剛開始,服務對象很難敞開心扉,入戶服務難,這讓劉曉博和同事們感到沮喪。但振作精神后,他們總結了經驗,調整了策略。
劉曉博發現,彭陽縣城不大,可以發揮鄉情元素,融入基層治理。根據這一特點,他們入戶服務時,在按照專業溝通技巧引出話題后,也會注重情感聯結。怡辰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負責人韓君回憶,過去,社工們入戶可以說是“大眼瞪小眼”,改變工作方法后,一進門就親切得多,工作也更好開展。
前年,王洼鎮王洼村79歲的張某蘭老伴去世后,她和女兒相依為命。劉曉博剛開始入戶服務時,張某蘭并沒有打開心扉。“張奶奶,我幫您理發洗頭。”“張奶奶,我幫您看看家里的藥有沒有過期。”幾次服務后,張某蘭拉著劉曉博的手說,“有時候,我一個人在家感覺孤獨得很。”
了解老人的心事后,劉曉博和同事制定了計劃幫助老人。其間,劉曉博帶老人參加社區活動,倡議租住在老人院內的租戶在日常生活中多多關照老人。社工服務結束時,張某蘭老人生活更有保障不說,也更樂意出門與人打交道,而且逢人就說劉曉博是她的“親孫女”。
彭陽縣鄭河街社區特困供養人員李某鵬,雙目接近失明,無法打掃居家衛生,經常碰到家具上,身上撞得青一塊紫一塊。劉曉博對癥下藥,除了幫他打掃衛生外,還購買了防撞條,手牽手帶他熟悉家里的環境,讓李某鵬在腦海中繪制自家“地圖”。
劉曉博還幫李某鵬把“地圖”繪出了家外:樓道有幾節臺階,走幾步左轉能到小區門口,再走幾步能到商店。李某鵬還專門記下到怡辰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路,有一次,他一個人步行到該中心辦公室,只為對社工們說一聲“謝謝”。
隨著社工服務的深入,大家對社工這個職業也越來越認同。一開始居民們稱他們“志愿者”,后來叫“紅馬甲”,現在大家會說“社工來啦”。談及這些,劉曉博滿是欣慰。
固原市共有注冊志愿者24萬名,有各類志愿隊伍1758支,持有社工證的有518人,社區工作者大專以上學歷達到91.3%。
“多站合一”把服務送到群眾心坎上
“書記,關于移風易俗的宣傳還得再和你商量一下……”這幾天,結束了義務送考服務的靳喜強依舊忙得腳不沾地,他正聯系村黨支部書記為即將開始的移風易俗宣傳工作做準備。“我們社會工作者就是這樣,哪里需要服務,我們就在哪里。”靳喜強說。
靳喜強是一名社工,前不久被授予“寧夏最美社工”稱號。2019年,靳喜強牽頭成立中衛市尚善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我們先后負責實施了8個針對特殊人群的社會工作專業項目,直接服務人數達160余人。在未成年人社會工作方面,先后成功組織并開展了30多例小組輔導活動,還積極舉辦社區公益活動120余場。當看到服務對象臉上露出的笑容,覺得一切都值了。”靳喜強說。
如果說靳喜強是在中衛市筑巢引智聚才政策中成長起來的社工代表,那么中衛市沙坡頭區濱河鎮“三站合一”則是中衛市推進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中的關鍵一環。“三站”指的是社工站、未成年人保護站、志愿者服務站。“社工站方面,我們打造了‘1+9+N’服務模式,包含困境群體服務行動、老幼關愛支持行動等九大行動;未成年人保護站方面,我們創建了1866服務模式,對困境兒童情況進行四級分類建檔;志愿者服務站方面,我們組織志愿者學習和掌握服務工作相關技能。”沙坡頭區濱河鎮副鎮長許巍介紹。
中衛市高度重視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將社工人才隊伍建設納入全市民政重點工作統籌推進,建成中衛市社會組織黨群服務中心(社會組織孵化培育基地)以及縣級社工指導中心3個、鄉鎮(街道)社工站40個,在全區率先實現鄉鎮(街道)社工站全覆蓋,并實施“一鎮一策”,將社工站與民生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陣地多站合一,形成“一盤棋”合力。
青年志愿服務進社區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6月20日下午,石嘴山市大武口區朝陽街道東勝社區青苗愛心托管班,志愿者楊貴芳正在領讀。孩子們端坐桌前,以手指書,全心投入。東勝社區青苗愛心托管班為社區部分家庭解決了放學后孩子沒人看管的難題。
楊貴芳是寧夏理工學院大三的一名學生,也是“寧夏理工學院紅十字會”的一員,她經常參加涉及社會組織、福利院、敬老院等的公益活動。在多次參與服務過程中,她與東勝社區黨委書記王蓉關于社區志愿服務的理念極其吻合,從而加入了東勝社區組織開展的青苗愛心托管班,她利用課余時間,擔任托管班的輔導老師。“能夠用知識和力量幫助更多人,我感到非常充實和快樂。”楊貴芳說。
在青苗愛心托管班,志愿者每次進行兩個小時的輔導,前一小時為不同年級的孩子提供課業輔導,后一小時進行課外知識拓展,深受家長和孩子們的歡迎。楊貴芳說:“希望這種模式延續下去,東勝社區是我們的志愿服務基地之一,我也希望接受更多社工專業培訓,為社區貢獻力量。”
大武口區社工累計為轄區居民提供社會服務3萬余次,重點聚焦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特殊困難群體,服務內容有照料護理、心理疏導等。大武口區委社會工作部部長熊瑋表示:“我們將繼續以政府購買服務形式,依托社工站開展多類項目,帶動社工人才培育。”(據《寧夏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