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起來的社工,如何持續釋放“熱”效應
記者日前獲悉,今年的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考試廈門報考人數為12216人,同比增長約8.88%,再創歷史新高。這一現象,折射的是幾年來不斷升溫的“社工證”報考熱現象。
目前,廈門已有14552名持證社會工作者,占福建全省的26%,每萬人擁有持證社工人數達27.42人,居全省首位。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報考“社工證”?在我們身邊,社工發揮著怎樣的作用?未來的發展空間又將如何延伸?
雙向奔赴——
需求與認知同頻催生“考證熱”
2018年,張婷婷進入社區工作,成為湖里街道東渡社區的一名網格員。2022年,為了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她自學課程考取了助理社會工作師。今年,她又參加了中級社會工作師的考試。
“這兩年最大的感觸就是身邊考‘社工證’的人越來越多。”張婷婷說,隨著社會治理逐漸精細化,“社工證”成了社區工作人員的“標配”。目前,社區22名工作人員,一半以上都考取了“社工證”。
童緣社會服務中心負責人盛俊鋒有著同樣的感受。作為一家致力于兒童保護、兒童參與、兒童發展的專業社會服務機構,童緣為湖里街道的四個社區提供定點服務,暑期正是機構的服務旺季。
“今年我們招聘時發現,不僅是崗位報名的人數增加了,而且其中不少應聘者已經考取了‘社工證’。”盛俊鋒告訴記者。
“社會工作需要理論與實踐的深入結合,考證可以對社工工作理論有個系統的梳理。”和欣社工總督導李曉曼說,作為廈門規模較大的社工機構,和欣社工總人數有186名,今年有73人參加了“社工證”的考試。
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考試報名人數呈逐年大幅增長態勢。目前,廈門市14552名持證社會工作者,其中助理社會工作師11393人,中級社會工作師3150人,高級社會工作師9人。
“一方面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體現,另一方面也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需求,迫切需要更多專業化的社工人才。”廈門市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伴隨城市化、老齡化而來的社區治理、養老等問題凸顯,對社工人才的需求不斷增長。同時,政府也在不斷推動社工普及,購買服務力度加大,促使社工機構數量增加較快,社工人才缺口較大,“社工考證熱”持續升溫。
有著10余年行業從業經驗的開心社工創始人韓秀云認為,“考證熱”既是政策鼓勵使然,也說明社工職業正得到社會更多的認知和認可。
廈門將相關工作經費、購買服務資金納入市、區、街(鎮)三級財政預算,逐年提升財政預算額度,并根據需要及時調整、增補財政經費。2023年廈門市財政投入近1億元,為社工人才專業隊伍建設注入強勁動力。
“結合實際需求,社工崗位在持續開發和拓展,并在各個領域傳遞出民生服務的溫度。”韓秀云說,理論學習反哺實踐,也讓考證從被動的激勵轉變為主動的追求。不僅如此,在社會治理精細化提升的背景下,志愿者、社會組織從業者、心理咨詢師等相關從業者報考熱情也在逐年高漲。
多方共贏——
專業技能提升精準服務社區
對于家住湖里區金安社區的葉姐來說,這幾年的生活發生了不小變化。“兩個孩子都上了特殊學校,自己白天的時間可以干些零工補貼家用,壓力小了,日子越來越有奔頭。”
改變還得從6年前說起。由于兩個孩子先后確診孤獨癥,葉姐一家的生活一度陷入窘困。她幾次來到社區尋求幫助,最終卻欲言又止。
社區助殘網格員林燕看出了葉姐的“心事”,在她的耐心疏導和溝通下,葉姐終于說出了自己的難處。之后,社區不僅為葉姐順利申請了困難家庭補助,協助辦理了孩子的殘疾證,還給葉姐推薦做零工的機會,減輕了家庭經濟負擔。
長期負責社區助殘和社會救助工作,林燕發現,大多數困難群體由于生活困境,表現出自卑、缺乏信任,這也增加了溝通幫扶工作的難度。2017年,她考取了助理社會工作師,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掌握了傾聽和溝通的技巧,還在實踐中打開了服務居民的新思路。現在,她干起工作更加得心應手,服務居民也更加精細。
“過去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也覺得棘手,一方面是溝通引導難,另一方面是幫扶方式的單一化。”金安社區書記陳惠萍表示,通過考證學習專業的社工知識,社區工作人員正逐步提升解決問題、服務群眾的綜合能力。
比如,面對社會救助工作,社區工作人員不是簡單地負責申請補助,而是運用社工“助人自助”的理念,更綜合全面地考量,包括評估申請人的勞動能力、家庭結構等,以及導入一些社會資源,幫助他們“自我造血”,真正走出困境。
“有了理論體系的支撐,問題解決更加有針對性,避免走彎路。”社區分管綜治工作的網格長米林介紹說,社區綜治工作情況復雜、千頭萬緒,2020年,他成功考取了中級社會工作師,并通過與專業社工機構的分工協作,形成了維護社區和諧穩定的合力。
目前,金安社區工作人員的“社工證”執證比例達86.48%。通過引入“社區+社工+志愿者”的模式,社區與專業社工機構聯合開展了困境兒童服務、家庭教育等一批社區服務項目,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評。
緊貼城鄉居民需求,讓專業人做專業事,廈門以城鄉基層為重點,三年內對1600余名直接從事社會服務的人員開展規模化、系統化的專業培訓;建立專職社工繼續教育制度,連續9年常態化舉辦業務培訓44期,共計4654人次參加;建立廈門·金門常態化交流機制,連續舉辦6屆廈金社會工作交流會,開展廈門社工駐訓金門活動,加強兩岸社工交流交往。
據統計,近5年來,廈門全市各級投入政府購買社工服務資金總量達3.62億元,實施項目1262個,服務惠及500多萬人次。同時,探索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和志愿服務協同機制,整合各類陣地、隊伍、項目資源,吸引更多社會組織和志愿服務隊伍參與,增強服務基層治理效能。
呵護成長——
培育行業土壤挖掘更多可能
作為社工領域發展較早的城市,廈門目前擁有社工機構120家。近年來,廈門將參加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通過舉辦考前輔導、發放政策補貼等方式,引導各相關領域人員參加考試。
今年5月,廈門市委社會工作部組織舉辦了2024年度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考前輔導免費線上培訓,直播期間瀏覽量近12.5萬人次,瀏覽量同比增長約32.88%。
考證持續“升溫”之下,廈門也積極拓展思路,培育行業發展土壤,為社工在社會治理中發揮作用搭建更多平臺,助力社工成長。聚焦“一老一小”、醫療、學校等重點領域的社工專精人才的探索就是其中之一。
以醫務社工為例,由于不涉及醫患雙方的利益與矛盾,他們更易獲得患者認可,能為解決或緩解社會矛盾提供獨特視角。
2018年,廈門弘愛醫院成立之初,整建制的醫院社工部也隨之設立,旨在為患者提供除醫療技術服務以外的心理調節、社會適應等人文關懷。目前,弘愛醫院社工部共有5名專職人員,包括1名心理治療師和4名醫務社工。“社會工作介入醫院日常事務,讓整個醫療體系變得更完善的同時也提升了就醫體驗,有效減少了醫患糾紛發生的可能性。”弘愛醫院醫務社工袁瑞說。
今年6月,廈門市出臺全省首部禁毒社會工作地方標準——《禁毒社會工作服務通用要求》,成為廈門禁毒社會工作建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引領禁毒社會工作向標準化、專業化、特色化和高質量發展不斷邁進。“讓專業社工人才‘留廈來、做得好、干得久’,打造高水平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是提升社會治理水平的關鍵一環。”廈門市委社工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廈門市通過政策體系、人才培育和政策補貼發放、推動各類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等方式,不斷完善社工人才職業道路規劃、落實薪酬待遇保障、肯定社工職業價值。廈門還探索本土督導培養模式,通過“課程培訓+實務陪伴”相結合的形式,實施社會工作專業督導培養項目,定期選拔、培養一批社會工作專業督導人才,目前已培養了4批次82名督導者。
目前,廈門已將社工人才隊伍建設納入廈門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廈門人才中長期發展計劃等重點工作規劃,逐步建立了以綜合政策規劃為引領、專項政策為配套的系統性政策體系;推動全市各類事業單位開發設置社會工作專業技術崗位121個;建有10個孵化基地,總面積1萬平方米,為128家社會組織提供免費辦公場所;連續7年分別給予39家民辦社工機構127萬元扶持經費。
(據《福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