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起來的社工,如何走得更遠
近日,記者從安徽省委社會工作部了解到,今年6月組織的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考試,安徽省4.3萬名考生報名參加,較去年增加2100多人。目前,全省共有社會工作人才17.5萬人,持證社會工作者3.4萬人。經過多年培育,安徽省社工人才數量穩步增長、結構持續優化、素質不斷提升,服務項目品牌逐步建立,成為服務保障民生、加強基層治理、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力量。
出臺激勵措施,助社工人才穩步增長
“我們有9位社區工作者,除我之外,其他人都考取了社工證。”7月19日,在六安市金安區清水河街道茶棚社區,56歲的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王正琴告訴記者,掌握社工知識后,社區“兩委”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都有所提升,拉近了和群眾的距離。
茶棚社區88.9%的社區工作者“持證”率是安徽省社工“考證熱”的一個縮影。今年安徽省4.3萬人報名參加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其中,社區工作者2.3萬人,占據報名考試者的半壁江山。來自社工組織的專職社工1913人,在所有報名考試者中占4%。
社會工作者廣泛分布在機關事業單位、基層社區、社工組織等各領域。社區工作者則是在社區從事黨建、治理、服務工作的社區“兩委”專職成員和專職工作人員。兩者都是社區治理的重要力量,都要服務群眾,區別在于社會工作者致力于專業社會服務,而社區工作者則通過統一招考錄取,同時承擔著部分行政性工作。“從廣義上來說,他們都屬于社工。”合肥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安徽開放大學社會工作學院常務副院長周軍表示。
為提高社工持證率,鼓勵相關人群提高社會工作的理論知識和服務水平,安徽省各地設置了對考取社工證的一次性補貼和職業津貼。例如合肥市,對通過高級、中級和初級社工考試的人員給予每人2000元、1000元、500元的一次性補助。六安市給予持有社工證的社區工作者每月100元至300元不等的職業津貼。在阜陽市,超1700名持證社工獲得財政一次性考試補貼,發放資金近200萬元。淮南市則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取得社工證及以上證書者予以兌現相應職稱。
激勵之下,目前安徽省共有社會工作人才17.5萬人,持證社會工作者3.4萬人。這支隊伍廣泛分布在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社區建設、矯治幫教、禁毒戒毒、衛生健康等領域,面向基層群眾開展心理疏導、資源鏈接、能力提升、社會融入等專業服務,為個人、家庭、群體、社區等提供了專業的服務和支援。
拓展服務崗位,為社工提供更大舞臺
7月12日下午,記者跟隨阜陽市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站高級社工王曉燕一道,前往救助對象樂樂、淘淘家進行訪視。樂樂、淘淘是一對姐弟,父親兩年前意外離世,母親改嫁。“當時家庭發生變故不久,姐弟倆沒人管,被社區民警送到我們救助站。”王曉燕向記者介紹起原委,目前社區安排孩子和二伯家一起生活。
作為曾經的救助對象,安置好以后,救助站本可以不再過問。但作為一名社工,王曉燕認為,不僅要救助姐弟倆眼前的困難,更要著眼于他們長遠的發展。她定期上門看望樂樂和淘淘,同現在的監護人,孩子的二伯、二伯母聊天,了解他們的困難,安撫他們的情緒。與此同時,鏈接專業心理咨詢師給兩個孩子進行定期心理輔導。“希望通過我們的介入,疏通孩子的成長道路,讓他們感受到更多溫暖。”王曉燕說。
據了解,目前全省共有近47.8萬名困境兒童亟須得到社工監護評估、個案會商、服務轉介、精神關懷等幫扶救助服務。除此之外,社區矯正、禁毒工作、醫療衛生、為老服務等領域,都有較大社工缺口。2023年,民政部等12部門印發《關于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推動實現每千名老年人、每百張養老機構床位均擁有1名社會工作者”。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285萬名老年人,擁有養老機構床位32萬張。專注于為老服務的社工卻人員有限,一些養老機構社工配備不足。“目前,全社會對社會工作還未形成充分認識。”馬鞍山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優待撫恤科高級社工師聶惠琳告訴記者,她的主要工作是從事優撫社會工作,服務退役軍人群體。“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讓老兵更好理解國家政策,幫助他們更好融入社會,增強幸福感。”聶惠琳說,優撫社會工作需要社工介入,但目前人力明顯不足。
為拓展社工服務崗位,近年來,安徽省各級累計投入資金超2億元支持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建設,探索實施社工專業人才服務“三區”計劃以及安徽省社會工作助力鄉村振興服務項目等特色項目,連續多年舉辦“江淮社工周”主題宣傳活動,設置專場招聘會,引導社工人才投身基層和欠發達地區,提高服務能力。
多位受訪者表示,安徽省各領域社工服務需求和崗位有待充分開發。一方面,加強宣傳,提高全社會對社會工作的認識度,積極拓展各領域社工服務需求。另一方面,政府設立社工服務專項經費,以購買服務方式引導社會組織發展、培育專業社工人才。匯聚多方力量,形成基層治理和社會服務的強大合力。
破除發展障礙,讓社會工作走得更遠
安徽省社工人才穩步發展,但與浙江等先發地區相比,仍然差距明顯。資料顯示,今年浙江報考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者達30.4萬人,比去年增加6.4萬人,浙江目前共有持證社會工作人才21.59萬人,居全國省份第一。浙江社工考試為何如此火爆?浙江省義烏市同悅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總干事陳鋒認為,這與政府對社會工作的重視程度密不可分。“政府認可社會工作的重要性,編制了大量預算支持社會工作發展。”
在浙江,機關事業單位45歲以下人員被要求應報盡報、應考盡考。寧波市對于考取社工證人員,給予1500元至5000元的一次性獎勵。在社區工作者招聘中,擁有社工證也是加分項,可以“優先錄用”或“加分”。在淳安縣,對考取社工證的社區工作者給予每月200元至600元的職業津貼。“不僅如此,浙江的志愿服務文化也非常濃郁,為專職社工儲備了大量后備人才。”陳鋒介紹。
不過,專職社工的待遇偏低、穩定性差是浙江、安徽兩地面臨的共同問題。一位在合肥工作的年輕基層社工告訴記者,她的年薪大約是5萬元。“在合肥地區,‘精英式骨干社工’年度綜合收入約8萬元至12萬元區間、一線服務社工約為4.5萬元至8萬元(均含企業代繳的社保)。”肥西縣惠普社工理事長瞿賢寶介紹。而在浙江義烏,一線社工的平均薪酬大約在7萬元至8萬元,社區工作者的年薪大約10萬元。
專職社工數量雖然不如社區工作者,卻是進行社會工作服務的專業力量。一線社工的勞動付出與回報難成比例,且社會認同度不高,造成了專職社工較強的流動性。“剛培養起來的社工,沒兩年就考走了。”合肥市廬陽區實創公益發展中心理事長高志強告訴記者,這樣的情況給社工人才的梯隊培養造成困難。
社工組織是連接政府與群眾的橋梁,在社工人才培養和社工服務專業化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目前,絕大多數社工組織都以承接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為主要生存手段,在社工組織承接服務項目中占比九成以上。對財政過高的依賴性導致社工組織的生存發展容易受到政策性波動。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受制于財政收縮的情況,去年下半年以來,不少社工組織承接的項目量和資金量都明顯減少,影響了機構生存和專職社工人才的穩定發展。
不少社工組織坦言,由于全社會對社會工作認識不足,未能形成成熟的慈善和社工文化,想要開拓政府以外的項目,難度很大。陳鋒認為,政府要做好頂層制度設計,對社工薪酬、項目招投標、評價督導等給予政策性指導。不過,在周軍看來,眼下的困難也可能成為行業整合發展提高的機遇。“社工組織應該突出‘非營利性社會組織’的定位,切實提高專業化服務能力。”周軍表示,專職社工應該更多充當“技術員”“教練員”角色,培育、孵化、撬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扶危助困,這對專職社工和社工組織都是不小的挑戰。
基層治理和社會服務是一個體系化的工程。受訪專家表示,應當動員更廣泛意義上的社工力量和社會力量參與。一方面,明晰政策導向和考核機制,拓展社會工作服務需求,調動各方參與社會工作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持證社工的人才資源和社工組織的機構資源,提高社會工作專業性,讓其真正做到“有用”“有效”,在國家戰略大局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據《安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