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大澤鎮:“三治”融合,繪就基層治理新“楓”景
為貫徹落實多元共治推進基層治理、發展新時代廣東“楓橋經驗”,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大澤鎮堅持黨建引領,夯實推進“1+6+N”基層治理體系建設,扎實開展平安鄉村建設各項工作,以點帶面推動全域善治,建立健全“鎮統籌、村主導、民參與”的法治、德治、自治相融合鄉村基層治理體系。
夯實法治之基實現基層治理有序
平安穩定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石,也是人民群眾幸福安康的內在要求。
近期,因某企業的欠款糾紛導致其在佛山的銷售門店的貨物被哄搶,引發該公司合作的其他債權人集聚在江門市新會區大澤鎮轄區的生產車間追討貨款。經該鎮平安法治辦、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門合力調解,該企業負責人與債權人達成還款協議,停工個月有余的生產機器啟動,遂即開始復工復產。這只是江門市新會區大澤鎮平安法治建設的一個側影。
以“常駐+輪駐+臨駐”相結合的方式,江門市新會區大澤鎮推動政法部門單位進駐辦公,實現聯合辦公、資源共享、科學調配。搭建以平安法治辦、司法所、派出所、駐鎮律師等為一體的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通過兩平臺四部門及各職能部門收集“弱信號”,一周一匯總,一周一研判。根據“身邊事不出網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的范圍控制原則,“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服務”和“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的矛盾化解分工分責,強化社會治安、矛盾化解、社區矯正、禁毒、反邪教等方面的協作,形成共創平安合力。
在“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百千萬工程”示范村——蓮塘村,先后建設法治公園、法治書屋、法治宣傳欄、法治巷道等宣傳陣地,不斷強化法治陣地建設,讓群眾“出門有法、抬頭見法、說理用法、辦事循法”。以重要節點、重大活動為契機,組織機關部門、村(社區)、各中小學觀看反邪教、禁毒警示教育片,同時懸掛橫幅、開展宣傳講座、發放宣傳單等形式進行廣泛普法。
厚植德治之本實現基層治理有魂
“楓橋經驗”自誕生之始就內含了以“德治”為倫理核心的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跨越一甲子,“楓橋經驗”歷久彌新。
面對復雜多變的基層治理形勢,江門市新會區大澤鎮創新實踐,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將“六尺巷”的美談搬進現代社會基層治理當中。多年前,大澤村南芬里英叔的宅基地被村民占用8平米,英叔一直在與對方協商溝通未果,兩家還為此大打出手。在江門市新會區大澤鎮平安法治辦的多次協商下,對方同意拆除占用面積,英叔拿回自己的土地。通過推行“六尺巷”調解法,將因房屋事端起爭議的兩戶鄰居成功調解,引導矛盾雙方以讓促和,將各種棘手的疑難復雜問題化解在一線。“六尺巷”工作法順應時代要求,在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基礎上,外擴德治內涵,為基層治理提供新思路、新借鑒。
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在江門市新會區大澤鎮落地開花。如,田金村一村民反映黨群服務中心對面的房屋于每日清晨便開始裝修,期間產生的大量噪音嚴重擾民。在得知這一情況后,田金村村委會立即到現場核實,并對屋主給予勸導。矛盾雙方弘揚“六尺巷”謙和禮讓的精神,換位思考,知進退、和為貴。再如,村民黃先生反映大澤市場現有多個垃圾桶擺放在其小區門口路段,嚴重影響居民出入,并且垃圾桶散發難聞氣味,影響居民生活質量。次日,經相關部門溝通,市場管理方已將擺放在路口的垃圾桶全部清洗干凈并移至室內,避免了一起矛盾的發生,有力地維護了轄區的和諧穩定。
市級“百千萬工程”典型村潮透村修繕升級打造“黨群議事亭”,賦予其新的時代功能,為群眾排憂解難。秉持“建言獻策聚眾智,協商議事促和諧”宗旨,從民生小事著眼、百姓所需著手,引領更多的黨員群眾參與到基層治理中來,匯聚黨群共治“鄰聚力”,將“議事”變“易事”,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制度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
堅守自治之線實現基層治理有效
活躍有序的基層治理需要堅持黨建引領和群眾的廣泛參與。江門市新會區大澤鎮把基層治理放在首要位置,堅持大黨建統領大聯動治理,真正實現黨建、治理“一張皮”。
江門市新會區大澤鎮發揮“黨建+網格”組織優勢,建立網格黨支部34個,91名黨員網格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不斷充實壯大“網格力量”,服務好基層治理“最后一米”。全鎮15個村(社區)被劃分為37個網格,并設置37名專職網格長、專職網格員,128名兼職網格員。網格員堅決執行一日兩巡,到轄區村道小巷、河邊綠道、施工現場等區域進行無死角巡邏,防范異常情況發生,通過“粵平安”系統上傳排查新增的突出風險隱患及“弱信號”事項,及時掌握轄區動態區情況,為轄區內居民營造安全穩定的環境。
今年以來,充分發揮“1+6+N”工作體系中的“N”力量,共開展矛盾糾紛排查196次,上傳事件1082件,受理矛盾糾紛107宗,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成功的有104宗,以人民調解協議形式申請司法確認的21宗。通過構建網格化工作體系,發揮網格員的前端觸角作用,及時收集和處理群眾訴求,提升群眾的參與感和認同感。
(據《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