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武漢的“七·七”抗日獻金運動
(一)
1937年7月7日,日寇在盧溝橋向我挑釁,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國難當頭、民族危亡,中國共產黨毅然捐棄前嫌,與國民黨第二次合作。團結全國各族各界人民,結成了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后,國民黨和國民政府的主要機關、中共中央長江局及其他各黨派、團體的領導人,各國駐華使節都匯聚武漢,武漢成了中國的戰時首都和全國抗日救國的中心。正因如此,日寇在占領徐州后便認定:“為了摧毀抗日戰爭的最大因素——國共合作勢力,攻下漢口是絕對必要的。因為占領了漢口,才能切斷國共統治地區的聯系,并可能產生兩黨的分裂”。他們集中40萬以上的大軍向武漢發動了瘋狂進攻,1938年7月4日占領江西湖口,進逼九江和武漢。沿途施放毒氣,并對武漢狂轟濫炸,造成我國大量軍民傷亡。
面對日寇的野蠻侵略,中國人民奮起御侮救亡,出現了許多犧牲救國的英雄,演出了一幕幕抗日救亡的活劇。武漢人民1938年“七·七”抗日獻金運動便是其中一曲氣壯山河、慷慨悲壯的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的高昂頌歌。
在日寇步步進逼并對武漢狂轟濫炸情況下,為避免無謂傷亡并保存實力,我一面堅決保衛大武漢,一面將在漢的一些機關、工廠、學校西遷。為了表達和激勵武漢和全國人民抗日的信心和決心,切實支援前線抗戰,時任軍委會政治部副部長的周恩來和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決定在武漢和全國發動一場抗日獻金運動。國民黨的政治部部長兼湖北省主席陳誠不以為然,認為有錢的人大多走了,沒錢的又沒有什么可獻,不如干脆來個硬性攤派,否則場面將冷冷清清,讓人看笑話。但周、郭充分認識到武漢和全國群眾蘊藏的濃郁的愛國情懷,堅持要按計劃辦,陳才勉強答應。他萬萬沒有想到,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武漢人民的愛國熱情像火山一樣迸發出來,獻金運動在武漢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
(二)
原定7月7日至9日3天上午9時至下午6時,在漢口水塔旁、江漢關前、世界大戲院門首、三民路銅像處、武昌司門口、漢陽東門輪渡碼頭設6個固定獻金臺,另設一個流動獻金臺,馮玉祥夫人李德全、李宗仁夫人郭德潔、黃琪翔夫人郭秀儀等女界名流各主持一個。獻金那幾天,開始是驕陽烈日、酷暑難當,接著又電閃雷鳴、狂風暴雨,隨時還要防著日寇飛機轟炸。但獻金情形卻像郭沫若所描繪的“獻金的人群,每天從早到晚川流不息地朝臺上涌,人與人之間在作比賽,臺與臺之間在作比賽,簡單一句話,簡直是狂了”。三鎮萬人空巷,像炸開了鍋一樣,人們爭先恐后地擁向了獻金臺。到9日晚,臺前“還是擠滿了人,把臺幾乎都擠垮了”。面對如此熾烈的愛國場面,組織者不得不把獻金時間延長兩天,到7月11日。
當時經過疏散,武漢的人口已不足50萬,但獻金的人次卻在100萬人次以上。獻金者的階層廣泛,涵蓋方方面面。有白發蒼蒼的老者,也有乳臭未干的孩子;有達官顯貴、富商大賈、社會名流,也有平民百姓、升斗小民、乞丐以及不入流的難民。他們平時風馬牛不相及,有些甚至相互對立、仇深似海,卻在河山將要變色的時刻,走到一起來了。愛國愛邦之情彌合了個人恩怨、階級溝整,把各色人等凝聚在一起。許多情景極其悲壯,催人淚下;許多情景促人猛醒,走上疆場!
中共中央長江局和“八辦”領導人王明、周恩來、董必武、鄧穎超乘一輛卡車到江漢關前,獻出中共一個月的黨費1000元和八路軍將土一日節食的餐費1000元,王明、博古、鄧穎超等6位國民參政員一月的工資2100元,周恩來任政治部副部長一月的工資240元。在他們的影響下,國民黨和國民政府要員、社會名流、工廠老板、房東、店主也有捐獻;平時生活已很困難的平漢、粵漢鐵路工人分別送來1300元和3000元。7月8日,600多人力車夫排著長隊,逐個在水塔前獻出他們當日辛勞掙來的全部收入。漢陽某鄉農民捧著祖傳的一個金元寶送來了。1930年代著名電影“體育皇后”黎莉莉(錢壯飛烈士之女)獻出了新婚丈夫送給她的結婚戒指。許多菜販和其他小販,把當日的收入捐到獻金箱里,一個賣唱的盲人捧著三弦琴從40里路外趕來,獻出了他連日所得的5元錢。7日當天各報都登載了武漢各劇院及其2000名從業人員的一封公開信——“各界先生們,我們都是渺小的戲劇從業者,可是也知道‘匹夫有責’。‘七·七’事變到現在,除了演過48次勞軍以及救濟難民、救濟難童等公演外,今天又共同舉行這個‘慰問出征軍人家屬、受傷官兵獻金公演’,這一次是我們12家戲院經營者捐出房租開支,2000多大小職工演員捐出一天薪酬勉力完成的。請諸位鼓勵我們這點赤忱,踴躍購票,這樣就可以多慰問一位出征軍人的家屬或受傷官兵。”真是志向高潔,忠義動天。他們同時將6日、8日演出的收入一并捐出。
那些一無所有者、今日不知明日溫飽者,包括乞丐、擦皮鞋的小孩,一天來兒趟、十幾趟,把剛剛收到的幾角幾分錢投入箱中。經常在江漢關附近要飯的乞丐趙義,大熱天還穿著一件破爛不堪的棉襖,卻虔誠地走向獻金臺,往箱里捐進了一角鎳幣。他用地道的漢口話說,我們要盡力愛國,不能當亡國奴!感動得圍觀的人,有的取下子上的手鐲子,有的摸出身上僅有的毛票、銅子。一些青樓女子也絡繹走到水塔獻金臺前,其中一位叫劉建農的,前天已獻出10元,這次又獻出100元,致使當時報紙感動地寫道,過去有“商女不知亡國恨”的詩句,如今應改為“商女亦知亡國恨”了。在武昌司門口,湖北救濟院里的孤兒、孤寡老人、殘疾人派來8位代表將他們節食攢下的10元7角3分錢獻了出來。武昌乞丐教養所的孩子絕食一天,省下的20元錢也獻到臺上。
最難得的是淪陷區逃難來的難民。有錢的都已轉往他處了,剩下的多是一些兩手空空、風餐露宿的。他們滿腔國仇家恨,深知亡國奴的悲痛,也是愛國不落人后。流亡學生無家無業、沒有生活來源,只得上街擦皮鞋或出賣自繪的抗戰形勢圖,許多人同情他們,一角的給一元,一元的給三五元,他們當場將這些錢投到獻金箱里。一位60多歲,衣衫檻樓、弓腰駝背的賣藥人,一天拄著拐杖來獻了三次,一次是前幾天賣藥所得,二次三次是當天賣藥所得。他說,他從河北來,全家人都被鬼子殺光了,國亡家破,連命都保不了,還要錢干什么?講時聲淚俱下,引得一片同情和哭泣聲,更多的是義憤填膺、慷慨救國的呼喊聲。一位北平來的難民無錢可獻,獻出了一柄他引以自豪的曾殺過鬼子的大刀……
(三)
這次獻金運動正如《新華日報》評論的“其情形的熱烈,不僅在中國歷史上為空前,在世界史上也少有。這次獻金運動是中國興亡的重大測驗,測驗的結果如何,可以肯定地回答:中國不會亡,中國一定復興。”
從物質層面來說,這次活動共募得價值100萬元以上的現金和實物。一部分送到了保衛大武漢的前線,解決了前線將士的燃眉之急,有助于提升士氣,鼓舞斗志;一部分購買了前線急需的醫療器材和藥品,再分到各戰區,解決了受傷將士的救死扶傷的大事;還有一部分送到各地慰勞總會,慰勞傷員、撫恤陣亡將士,救濟失業、流亡的難民和學生。100萬元當時是一個不小的數目,這在抗戰軍興、財政吃緊的時期,尤其如此。
從精神層面上講,獻金過程,就是抗戰的宣傳和鼓動的過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持久抗戰”“抗戰必勝”的精神被貫徹到抗日戰爭的始終。武漢和全國人民抗日御侮的精神是中國抗戰到底并取得最后勝利的寶貴財富,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能打敗任何侵略者、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
這次活動也彰顯了武漢人革命和建設“敢為人先”、愛國不甘人后的抱負。在日寇步步進逼,機關、工廠、學校已經內遷,時時有敵機轟炸,隨時會城廓變色、國亡家破的逆境下,慷慨獻金、團結御侮,表現了一犧牲自我、誓死捍衛鄉邦的愛國情懷和民族大義。
重溫這段驚天地、泣鬼神的獻金運動,喚起武漢人民對這段塵封已久歷史的記憶,不僅可以彰顯武漢歷史文化豐富的內涵,更可以突出武漢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人文積淀和個性魅力。這對武漢建成現代化的國際性大都市和中國的和平發展,都是大有禪益的。
(據《楚天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