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暗中跑成一道光
北京何亞君助盲團志愿服務隊的盲友和志愿者在跑步
5月11日,星期六,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早上6點多,初夏的太陽緩緩爬上樹梢,來自北京各區的153位跑友陸陸續續抵達公園南門。放下包裹、脫去外衫,在熟悉的寒暄、簡單的熱身運動后,跑友兩人一組沿著跑道漸漸消失在環形林蔭路上。
他們是來自北京何亞君助盲團志愿服務隊的盲友和志愿者,也是“光的征途”公益助跑行動的發起者和參與者。
何亞君助盲團志愿服務隊成立于2015年5月,發起者何亞君是一位盲人跑步愛好者。雖然平時熱愛跑步,但何亞君深知作為盲人跑步有著諸多不便和不易。
2017年,何亞君助盲團志愿服務隊正式注冊,并通過微信群、口口相傳等方式吸引有著跑步愛好、公益愛心的志愿者、盲友加入。每個星期三、星期六早晨6點半至7點間,住在北京各處的盲友、志愿者都會如約而至。
何亞君助盲團志愿服務隊隊長俞德海也是一位資深跑步愛好者,并熱衷公益,曾多次參與各種志愿服務。2015年9月,在參加北京國際馬拉松賽事時,他偶然發現在眾多參賽者中,有一些視障選手,在他們身邊還圍繞著3位陪跑員。賽后,通過網絡查詢了解到在奧森公園有一支助盲團志愿服務隊,便主動聯系加入其中。
9年來,除了每周兩次的例跑活動,俞德海陪同盲友在全國各地跑了21個全程馬拉松。他說,公益助跑行動能夠幫助盲友走到戶外,幫助他們增強體質,有效融入社會,提升自我認可。
“有的盲友剛來團隊時,因為之前很少外出運動,體形較胖,跑步一段時間后,明顯瘦了下來,體檢各項指標也更加健康。”俞德海說,大部分盲友初來時性格內向,如今也喜歡和大家一起分享、閑聊。
劉光凱是團隊后勤志愿者,被團隊成員稱為“八姐”。每次例跑,她到得最早。開跑前,大家都將背包、衣物統一留給她看護,遇到什么事,也都習慣找她商量。她還有一個“重要”身份,每次馬拉松賽,都是跑在盲友選手隊伍最后的那個人,負責鼓勵他們在賽事“關門”前完成比賽。
盲友馬存廣住在北京市海淀區蘇家坨鎮,2017年6月,在同事帶動下加入團隊。每次前往奧森公園例跑,他都會坐上1小時20分鐘的地鐵。如今他已跑過5個全程馬拉松,身體狀況和精神面貌越來越好,也與大家成了好朋友。
“對于志愿者,團隊會提供完備的助盲文字和視頻資料,每月定期組織開展理論培訓及體驗式助盲跑實踐,階段性組織運動康復、急救培訓,增加志愿者及盲友的安全意識和急救能力。”俞德海說。
“我們會安排每個志愿者都體驗下盲跑,設身處地體驗盲友跑步時的感覺。”俞德海所說的盲跑,是志愿者培訓過程中的重要一環。
一開始體驗盲跑時,志愿者們腳不敢抬、腿不敢邁,對于身前的路完全是一片空白,這正是盲友跑步時的狀態。
“志愿者要給盲友建立起充分的信任感。”俞德海說,志愿者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隨時觀察身邊環境,最大限度保證盲友安全。
如今,這個團隊內已有超過600位盲友,在志愿北京注冊的志愿者超過2300人。其中,數百位盲友能夠輕松跑下10公里,超過百位盲友跑過半程馬拉松,70余位盲友跑過全程馬拉松。
平時,團隊也會組織盲友以按摩推拿技藝參與敬老和體育賽事志愿服務,完成身份上的轉換,以志愿者角色回饋感恩社會。
近年來,“光的征途”公益助跑行動的影響力不斷擴大。2020年,該項目獲得第五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金獎。
5月26日,2024密云生態馬拉松將鳴槍開跑。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密云馬拉松,團隊有13組“盲友+志愿者”被組委會選為配速員,將跑在各自速段的選手前面,帶領選手們一起奔跑。這是有史以來由中國田協認證的全國各地馬拉松賽事首次邀請盲人作為配速員。
“發現光、追逐光、成為光。”這是何亞君助盲團志愿服務隊的口號,他們帶領著盲友們努力奔跑,無論賽道,還是人生。
(據《中國青年報》)